赤城县分局多维度推进水质总氮降解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赤城县分局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治理体系,严格监管执法,科学系统施策,多维度推动总氮减排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保证一汪清水“出张入京”。
一是强化溯源分析,精准研判成因。在溯源分析上,坚持科学严谨、精准施策的原则,积极整合多方专业力量,邀请北京市水务局、中国环科院权威专家团队进行现场指导,对水质总氮问题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样田乡地下水总氮高值问题开展专项专项溯源研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生产模式等因素,经反复验证与论证,明确浅层地下水上溢及生产活动中粪肥、污水下渗为主要成因,为靶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治理工作有的放矢、高效推进。
二是加强面源治理,推进源头防控。在农业面源防治上,坚持“结构调整 + 规范整治”双轮驱动。推动白河、黑河干流两侧200米范围内 3200 亩有机种植,2025 年新增1.07 万亩,力争2年内实现2.7万亩沿岸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全覆盖,从源头削减农业污染输入。同时开展畜禽、水产养殖行业规范整治。对11家冷水鱼养殖场实施“减量达标”,降低总氮排放浓度。持续对78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排查,确保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三是推进项目攻坚,筑牢降氮屏障。在工程降氮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投资1.1亿元,谋划实施样田乡上马山村、后城镇隔河寨等3处共600亩湿地建设;投资1.26亿元实施城区灾后街巷改造提升工程,逐步推进控源降;谋划赤城县白河总氮削减工程。采用微生物模块强化组合工艺,通过利用生态截流沟,阻控农业面源,结合微生物强化,在白河样田乡至后城镇 37 公里河道范围内实现总氮去除,总体消减总氮 3mg/L,目前正在进行工程试验,6月底前完成效果论证,7月开始全面实施,为区域水质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四是深化科研协同,破解技术难题。科学进行总氮降解难题破解,6月2日,配合北京市水务局会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环科院中国农科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卫星中心及北京市水生态保护与水保中心开展《密云水库上游农业源碳氮磷多介质协同管控技术集成与综合治理示范》课题研究,通过分析区域农业源碳氮磷在土壤、水体等多种介质中的时空分布特征、数量与来源,优化防控措施的实施路径与布局利用,集成“多界面-多介质”技术与管理措施,最终将形成可实施、可复制的京津冀农业源碳氨磷协同管控整体方案。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